2025网络汇聚美丽安徽

2025网络相聚美丽安徽 |凌家滩古文明感受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童扎镇,距今5800-5300年。这是长江下游巢湖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央聚落遗址。
中国日报网11月15日电(记者彭娜)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童扎镇,距今5800-5300年。这是长江下游巢湖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央聚落遗址。汇聚安徽网络主题美好事件的2025网采访团队近日来到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凌家滩文化之美,感受中华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离子。
游客参观凌家庵文物博物馆,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博物馆通过圆形沙盘展示了凌家滩聚落的大致面貌。聚落中部有作为重要防御设施的双壕沟,还有墓地、祭祀场所、大型建筑工地等明确的功能分区。记者感叹,这是5000多年前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现了祖辈规划的智慧。
游客参观凌家庵文物博物馆,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王墓”中未开启的文物集中展示,倍增了凌家滩部落首领的生活场景,表明当时凌家滩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区分。在神社周围修建的墓地里,埋葬着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如神通巫师、玉匠等。国民服役人员和平民有不同的埋葬地点和不同的埋葬仪式。
凌家滩文物博物馆展出的玉虎头花 中国日报 彭娜 摄
博物馆专门收藏了凌家庵未成品的精美玉器礼器、石器、陶器等重要文物,包括连接成品的双面圆雕玉龙、史前玉雕石斧等,无不体现了先民的巧思和精湛技艺。来自安徽的游客张先生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物是玉雕,它独特的造型融合了鹰、猪和太阳的元素,通过它,我感受到了对大自然祖先的崇拜。”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出的玉雕(复制品),中国日报 彭娜 摄
“文明互鉴”展厅展示交流互鉴的历史痕迹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揭示了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延续。导游告诉我们,凌家滩的玉龙与红山、良渚等地出土的龙形文化纽带,距今已有近5000年,在造型、材质、构造上都十分相似。这种“碰撞”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群星璀璨的历史文化面貌。
WS691846BFA310942CC49919A4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1/15/ws691846bfa310942cc49919a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提交公司评论中国日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