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盟”到“共赢”,中欧班列开启合作新篇
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本届论坛以“连通亚欧,共享未来”为主题,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中国中铁集团、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 (11月18日央视)
驼铃远去,铁轨渐宽。当古老的亚欧大陆在呼啸的列车中复苏,一条东西走向的贸易大动脉将有力地跳动。 11月18日,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安开幕。 “连接亚欧,共享未来”的主题不仅体现了绵延数千年的丝绸之路精神,也为全球化面临挑战的今天的丰收发展注入了新的确定性。
网络不断扩大,sharing 发展机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86万列,运载货物1170万标箱,到达欧洲26个国家232个城市,物流服务网络覆盖整个亚欧大陆。十多年来,呼啸而过的列车不仅拉近了地理距离,也连接了不同国家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线路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享受到互利共赢的成果。如今,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欧铁路以稳定、高效、绿色的运输服务成为亚欧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进一步加强了欧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深化c合作模式,拓展共赢路径。自2011年首列列车开行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欧铁路网“点连线”、“线织网”,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铁动脉”,为亚欧大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无缝、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做出了重要贡献。论坛上发布的第四批整车时刻表将实现每年开行千余列,覆盖更多中欧主要城市。这支“铁驼队”不仅运送货物,还提供技术、标准、文化的交流。不仅将重庆、西安等内陆城市推向开放前沿,还通过“火车+人文”等模式促进文明互鉴,为赢得更广泛、更牢固的胜利铺平道路。
站在一处以此为起点,中欧班列就像新时代的“钢驼车队”,流淌在亚欧大陆上,不仅连接了物资和市场,也带来了共同发展的愿景。我们期待它以未来的速度走向共同繁荣的未来。 (邝俊吉、吴坤)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