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凝聚共识,重建范式,共同规划未来。 2025年亚洲

10月17日至20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举办2025年亚洲期刊联盟年会。本届年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叙事研究前沿》编辑部、亚洲期刊联盟联合主办。旨在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通过关注前沿学科问题、人工智能学术伦理、期刊数字化转型和出版生态,进一步推动亚洲人文学科在全球学术版图上的可持续发展。来自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17所大学的20余位期刊编辑和主任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讨论了亚洲学术期刊的现状和发展,以及亚洲期刊联盟的建设进展和发展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叙事研究前沿》主编尚必武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表示,期刊在促进跨文化对话、促进开放获取、完善同行评审机制、支持青年学者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本次会议能够通过期刊间的深度交流,推动亚洲期刊数字化转型和跨领域合作的新发展,产出更高水平的成果,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发展。 Kritika Kultura 名誉主编 Maria Luisa Torres Reyes 致开幕辞,回顾发展历史和重要意义亚洲期刊联盟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亚洲期刊联盟自2022年成立以来,旨在通过各项活动促进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人文期刊出版能力的整体发展,并不断扩大联盟成员范围。未来,联盟将继续推动在不同地区举办年会,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亚洲人文出版领域的发展。 WhoKritika Kultura主编Vincenz Serrano分享了亚洲期刊联盟的发展历史和亮点。他表示,联盟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学术期刊在编辑理念、出版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创新与协作。委员们共同提出了共享评价数据库等建设性措施并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就完善评价体系、探索线上专栏等达成重要共识。通过举办一系列专题讲座,各期刊主编和编辑深入交流了经验和想法,进一步融合了亚洲期刊之间的学术联系,展示了区域合作在建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核心方面的巨大潜力。 与会专家表示,期刊不仅是发表成果的平台,更是引导学术潮流、捍卫学术道德、推动构建健康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角色。人文学科未来的发展是建立在加强科技与人文定位、学科融合与深厚基础、全球视野与基础之上的。耳朵的张力之间有一个连续的、创造性的对话边界th 保护。这样人文学科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范式重构和可持续发展。 专家强调,在全球知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和重构的关键时刻,亚洲学术期刊肩负着汇聚地区智慧、深化文明互鉴、引领价值共识的重要使命。面对全球学术格局的重塑和知识公共传播的新挑战,亚洲期刊联盟致力于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维护学术出版自主权,共同构建区域内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知识创新体系。深化跨国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倡导学术评审制度改革联盟将不断提升亚洲学术界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构建公平、多元、互利的人类知识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Philosophia》主编、圣多美大学教授乔夫·吉姆·S·阿瓜斯表示,出版道德是学术研究的主要标准,也是维护科学研究诚信的重要基础。针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作者纠纷问题,阿瓜斯呼吁国际学术界共同努力,建立更加透明、公平、负责任的出版机制,共同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学术文化,促进国际出版健康可持续发展。 Alex Taek-Gwang Lee,《跨文化学生》主编、韩国庆熙大学教授韩国指出,期刊编辑在知识生产机制中塑造知识信仰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亚洲期刊联盟通过实践探索,致力于构建“慢思考”的学术空间,鼓励对话和关怀的方法。他强调,编辑们的使命不仅是“生产更多知识”,更是“创造思考条件”,为建立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学术生态做出贡献。 2025年亚洲期刊联盟年会总结了联盟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也为亚洲学术期刊未来的跨国合作、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学术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表示将共同推动亚洲人文出版可持续发展,热切期待会议的成功召开。明年印度尼西亚2026年会开启亚洲学术界建设新篇章。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记者 周文婷) WS68F77022A310C4DEEA5ED81A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10/21/ws68f77022a310c4deea5ed81a.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