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之海”到“绿色之路”——中石油塔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400多公里。它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
汉唐以前,黄沙伴随着骆驼和商旅人士来到这里。曾经连接文明和贸易的古代丝绸之路就穿过这里。然而,由于无情的风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古道最终被掩埋在沙漠中,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如今,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在长达436公里的生态防护林带的保护下,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书写着人类改造自然世界的奇迹。这条路被石油人称为“开发沙漠石油的希望之路”,被称为“走向世界的幸福之路”。“造福南疆各族人民”被当地人民誉为“一条绿色、生态、零碳的防沙固沙之路”。沿着这条平坦的道路,商贾云集,车辆通行,植被茂盛,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从沙漠腹地飘落……从“死亡之海”到“绿色之路”,古代丝绸之路繁荣壮丽的风光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塔里木沙漠公路不仅是油气能源的“希望之路”、惠及南疆的“幸福之路”,更是一条防沙治沙的绿色生态“零碳之路”。
沙漠公路正在构筑油气能源通道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由于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也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
20世纪80年代末,石油人才逐渐揭开石油的神秘面纱。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各地的石油人齐聚南疆,进军沙漠,踏上了“寻找大场景、开发大油气田”的征程。
看上去就像是一片荒凉的沙漠,但地下却充满了能量的脉动。 1989年10月,塔里木油田在沙漠腹地部署的第一口探井塔中1井产出高产油气。沙漠腹地油气重大发现带动了塔中地区快速、大规模勘探。
沙漠油气勘探,必须维护钻机、设备等物资,解决沙漠运输问题。塔中1井钻探时,近万吨设备和材料需要从乌鲁木齐运往盆地南缘的和田地区民丰县支撑点。常规交通车辆要经过全国24个县市南疆5个地州,总距离2000多公里。从兰州到上海,单程需要七八天。
这片前景无限的土地让塔里木石油人决定修建一条通往沙漠腹地的道路。
1991年4月,塔里木沙漠公路建设试点正式开始。 1994年7月,沙漠公路北段建成通车。 1995年10月,全长562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车。
青红是沟通南北的桥梁,沙漠成为道路。依托沙漠公路能源通道,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迈出步伐。通车第二年,年产原油200万吨以上的塔中油田就在沙漠腹地建成。
随后,35个大中型油气田哈德、福满等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沙漠腹地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推动塔里木油田年油气产量超过3300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气源。
“死亡之海”如今已成为“能量热点”。我国首个万米以上科学勘探——深圳塔科1井已在沙漠腹地成功钻探。 230多口8000米级超深井在这里喷出稀薄油气,全国最大的超深层油田福满油田、最大的超深层凝析气田博子大北气田均已开发建设。
依托能源运输“生命线”,塔里木油田36年来累计生产油气当量5.5亿吨,累计提供38西气东输天然气00亿立方米,南疆五地州天然气超过700亿立方米。沉寂了百年的沙漠,此刻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脉动。
塔中镇,这个源于石油、因公路而发展的小镇,已成为沙漠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点。
打破壁垒将为人民的富裕和富裕铺平道路。
道路连接能源大动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穿越沙漠的畅通公路,打通了盆地南北之间的交通屏障,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乌鲁木齐至和田的距离缩短了1000公里。
塔中镇,这座因石油而起、因公路而发展的小镇,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个小镇成立前只有 10 个人,而且位于g 沙漠公路。随着油气能源的开发,沙漠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和人员的增多,塔中镇也从几家零星的汽修店、小餐馆发展成为文旅公司、客运码头、邮局等近百个商业网点。成为塔里木沙漠公路中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点,续写了丝绸之路驿站的新故事。
塔中镇莫勤嘉园酒店的老板关宏宇还记得2001年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当时沙漠公路两旁光秃秃的,镇上只有几间泥房。 “如今酒店已经进行了多次升级,从原来的6间客房增加到了110间。每到旅游旺季,酒店都会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关宏宇对近年来沙漠公路的变化有最直观的感受ars。
沙漠新城是塔里木沙漠公路打通障碍、惠及民生的一个缩影。
沿塔中镇向南行驶160公里,到达和田地区民丰县鸭瓦通古子乡。在高速公路连通之前,这个村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一座“孤岛”。村民们去民丰县时,要牵着骆驼,在沙漠中行走三天三夜。如今,沙漠公路从村西穿过,村民到民丰县城的车程缩短到了两个小时。
“有了沙漠高速公路,今天城里的美好生活就成为可能。”乡党委书记索晓飞公开表示,他们经常组织村民到塔里木油田和沙漠公路沿线整齐的房屋去学习经验。根据沙漠公路防护林模型,他们种植了2000公顷镇西部防风沙修复林区,有望让“风吹沙石,埋土压屋”将成为过去。
沙漠之路抵达后,同样位于沙漠深处的安迪尔乡将呈现出另一幅“甜如蜜”的富民图景。
9月收获季节,安迪尔乡瓜农肖永祥看着满载瓜的卡车驶过远处的沙漠山脊,心里非常高兴。今年,他的2200公顷“安迪尔”牌甜瓜通过这条公路发往全国各地。因该瓜品质优良、甜度高,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今年,发东来超市也与他签订了供货协议。
沙中求绿,路中求富。沙漠公路继续赋能沙漠地区乡村产业复兴与发展。安迪尔乡的瓜类种植面积也从沙漠公路开通前的不足2000公顷扩大到今年的1.2万公顷。人均收入也突破2.6万元。连续多年位居新疆和田地区“首富”榜单。
道路两旁植被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像一条美丽的绿色丝带,蜿蜒在沙漠边缘。
“我们开了30多公里,怎么还没看到沙漠呢?”
国庆假期,游客谢荣一家从湖南专程赶来一睹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真容。驱车深入沙漠公路半个小时后,他看到面前是两条一望无际的防护林带。
绿色与黄沙的对比,是沙漠两侧绵延436公里的森林防护带。塞尔特高速公路。
沙漠里修路难,保护路更难。塔里木油田在修建沙漠公路时,在路面上铺设了方草,以防止风沙的侵袭。然而,沙漠通车不到两年,道路起沙现象更加严重,80%的广场沙修正常失去了防沙作用。
严酷的现实告诉塔里木油田,过去短期的草格防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阻止公路沙尘暴的侵袭,就必须改变对植物的保护。
但气象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11毫米,但年均蒸发量却超过3800毫米。地下水储量虽大,但矿化程度高达每升27.8克,相当于一升水中加入5汤匙盐水,一般植物无法适应。
塔里木的石油人没有回来。他们与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的千余名技术人员一起奔赴风沙第一线。从沙漠边缘到腹地,从基地试验到道路示范路段,他们反复试验筛选了400多种耐盐、耐碱、耐高温、耐沙埋的psoma植物,并在海水中进行咸水栽培,拥有260余株。
为了管理和保护所种植的生态防护林,塔里木油田当年成立了200多人的管理队伍,守护着公路沿线的109户好房子。
2005年5月,超过2000万株柽柳、梭梭等植物温柔地矗立在绵延不断的沙漠两岸。436公里。由于管护措施及时落实,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经过20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全长436公里的防护林植被平均高度已超过2米,生长着100多棵树木。其他种类的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徙和生活。兔子、沙鼠、沙狐等动物在此定居,逐渐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环境。
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的建成,让塔里木石油人有了传播绿色的信心。 2022年,塔里木油田启动“治沙+新能源”勘探,使沙漠沿线109口井全部用上清洁电力,彻底结束依靠柴油机抽水灌溉的历史,让“死亡之海”变绿。 ”
》光伏灌溉的水井总装机容量3540千瓦,可完全满足生态防护林的日常灌溉需求。生态林每年还可追踪约3.2万吨碳,相当于每年吸收近30万辆过往车辆的碳排放。”塔里木油田塔中油气管理区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文说。
绿色植物染红沙漠,光伏点亮沙海。已联动防护林和光伏板的绿色画卷,为我国沙漠治理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塔里木计划”,使其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央企“中”的项目。
控制风沙,就能保护家园;控制风沙,就能保护家园;控制风沙,就能保护家园。如果你正在修路,你可能会对繁荣感兴趣;种下绿色,就能创造希望。 “只有荒凉的沙漠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并没有走远,它以“磅礴能源”、“新沙漠城”、“绿沙海”的出现,在这片沙漠上续写着新的传奇。(中国日报记者 毛伟华 | 寿吉祥 王成凯)
WS690888FDA310C4DEEA5EFDE8
https://xj.chinadaily.com.cn/a/202511/03/ws690888fda310c4deea5efde8.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