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Guangdong BAIDU Special Cement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 新闻中心 —

来自11个国家的医师来到上海学习中医。

10月27日上午,2025年“一带一路”国家“西学”高端项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幕。来自摩洛哥、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的50余名现代医学工作者齐聚上海,共同开启中医药国际交流与研究的新篇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淑娟,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纪光等领导专家为仪式开幕。来自66个国家的200余名留学生参加了会议。 “一带一路”国家“西学”高端项目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旨在搭建“一带一路”国家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互学互鉴的专业平台,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两周培训期间,学员们将参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曙光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及相关企业。通过举办中医学术研讨会、学习中医诊疗技术、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提高中医药出国服务水平。 陈淑娟 国际合作学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宣传司表示,该项目是落实国家“传统人才交流和能力提升”的具体举措之一。希望学员们以此为契机,着力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医学共同发展,深化中医药与各国传统医药的交流互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科研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文化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在致辞中表示,这一做法在中医与西方两大医学体系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中医与西医的根源在于不同的哲学和文化体系,但又具有显着的互补性。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维护人类健康。同学们主动深入学习中医,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知识探索精神,也展现了他们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愿景。预计通过两周的培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中医诊疗技术,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和友谊。 摩中友好协会主席穆罕默德·哈利勒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回顾了自己与中医的深厚渊源。受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赴摩洛哥医疗队的启发,他前往中国系统学习中医。休息后回到中国,他在卡萨布兰卡开设了中医诊所,为当地民众服务。如今,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女儿也利用针灸技术为摩洛哥患者服务,实现了中医传承、中摩友谊的延续。他强调,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知识共享和文化交流的生动象征,将有助于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健康挑战。 在主题演讲环节,三位中医药领域专家进行了高水平的学术分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吉光以“中西医结合与未来医学模式”为题,指出“病证结合”构建了中西医对话的语言体系。宣称上海中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所长郭德安以“中药质量控制策略与国际化发展”为主题,介绍了中药质量研究的总体思路以及中药标准制定国际化的进程。上海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政府顾问陈红专教授以“中医药与世界医学的发展”为主题,阐述了中医药在应对全球健康挑战中的独特价值。三场讲座从多维度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医的系统认识。 据悉,作为“一带一路”高端“西学”项目首期培训,本次培训重点针对“一带一路”国家现代医学从业人员的学习需求,量身定制课程体系,提供高质量的中西医实践教育和培训。通过系统培训,学员将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者”,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诊疗选择,持续推动中医药跨文化交流和长远发展。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打造“西学平台”和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形成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的互动效应,助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日报上海分社林淑娟)) WS69001C24A310C4DEEA5EE805 https://sh.chinadaily.com.cn/a/202510/28/ws69001C24A310C4DEEA5EE805.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